公安县人民法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法院新闻

67年老“法庭”里的年轻法官
——走进公安县人民法院藕池法庭

发布时间:2017-11-02 15:05 来源: 阅读:1238

法庭名片

公安县人民法院藕池人民法庭始建于1950年,管辖两镇一社区,辖区有行政村28个,人口达12万之多,法庭现有干警5名。藕池法庭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炼队伍、抓审判、强理、重保障,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法庭、全市法院系统先进示范法庭、全县政法工作先进单位。多人受到上级法院表彰,其中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获全市优秀法官表彰两人次。

藕池镇素有“江南杏花村之称”,位于江汉平原的东南部,湘鄂两省的交界处,是公安县的南大门。
    

藕池镇自古商贾云集,素以“小汉口”著称。明清时期商货贸易发达,水上运输闻名,曾是“九街车马通宵客,五里灯光不夜城”。


1
用情用心享受法庭生活


走进如今的藕池法庭,窗明几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从外表看,看不出这个法庭已有67年“高龄”。

  7CU3~2VL@~_HJ[I_Q)@LJYS.png



始建于1950年的藕池法庭,在2015年时,以创建省示范法庭为契机,审判楼和干警宿舍及食堂进行了整体翻修和维护,审判楼规划更为合理,功能更为完备。
    

早上7时10分,天已大亮。这时候,庭长陈安来到法庭小菜园打理最近才种下的一些蔬菜,顺便摘点小菜送到食堂准备早餐。
    

大约半个小时后,干警们边吃边聊最近的热点时事。“早餐是我们最放松的时间,法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要留心生活的点滴,这样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工作才更有激情。”陈安说,法庭还会定期组织爬山、3公里徒步等户外活动,增强法庭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
    

7时50分左右,法庭的干警们换上了正装,开始打扫办公室卫生、书写便民小黑板等,这时不时有当事人进来询问案件等情况。上午调解了两起案件后,时间指针已经不知不觉地指向了10点15分,陈安带着书记员,驱车赶往辖区的一家企业,调解一起经济纠纷,同时还为该企业的所有员工讲解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2
法庭进农家“以案释法”



该庭十分重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定期选取有典型教育意义或多发、易发案件到田间地头、村居村委进行公开审理,在老百姓家门口开庭,邀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旁听,让百姓直观地了解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流程与相关法律知识,使法制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扩大巡回办案的社会效果。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在案件宣判后对当事人不理解的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答疑解惑,使当事人及旁听群众充分理解法院作出的裁判,大大提高了当事人的服判息诉率。

  

G_T]}_I6%{Q24HXGHHZN{B6.png


“这种零距离的释法,效果很明显”,陈安介绍,在2014年时,关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有34件。法庭选取了几件典型的案件,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加强释法宣传,到2015年减少到只有12件,2016年时只有4件。




3
辗转六省追回700万元


记者了解到,该庭在立足审判的同时,还注重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结,立案后15天内就能促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2016年,一家棉纺厂改制卖给了私人,工厂还有部分债务未能清收,厂里400多名员工等待解决。副庭长刘峰带着书记员在厂里呆了整整5天,列出了债务清单。
    

从广州,到河南,再到江苏……拿着清单,刘峰和书记员辗转了五六个省市。回忆起当时,刘峰说,当时任务重时间紧,每到一处就马不停蹄的赶往欠债的企业,找老业务员,找厂方代理人,一一核实并说明情况。一听是来清收债务的,有的直接不理,有的甚至将他们拒之门外。
    

“面包就水,一直在外面等”,刘峰说,在广州一家企业,他们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下班,当时还下着大雨,两个人身上浑身湿透。该企业负责人看到这么一幕,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当即承诺支付170万元货款。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历时半个月,刘峰成功帮助该棉纺厂追回了700多万元,为400多名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了解,2016年,该庭共受理各类民商案件161件,已审结152件,结案率95.7%,陪审率100%,归档率100%,上网率100%,调撤率51.27%。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所付出的,是他们对法律的坚持,对民心的守望,对公平的执着。

ATB[LS]N35S@$]BWM1FW{_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