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人民法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交流 > 法官随笔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发布时间:2015-09-23 15:36 来源: 阅读:15063

余政

近来利用休息时间将《平凡的世界》读完了。其实从上高中开始我就了解到这是一部经典的著作,但是直到今年《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火起来以后,我才下决心抽出时间把原著读了一遍。

读完以后,我感觉到这是近几年来让我震动最深的一本书,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学经典所带来的那种深刻而持久的心灵震撼,并汲取到人生道路上一股勇敢前行的力量。所以决定写下这篇读后感,一是为了整理思绪平静心情,二是投石问路为后面的读者作一推荐。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1974年至1985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启,黄土高原上农村人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状态的改变过程。书中通过描写一个封闭落后的村庄里的人和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农村生活画卷,重点描写了几位青年带着对人生和社会的不同思考,最终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活道路。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精神相通。有哲人说过,“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这虽不能算历史,虽然高于现实,但是它源于现实,它不失为那个年代的较为真实的写照。正是这些写照,震撼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认识,影响了我在某些价值上的选择。

本书的全篇充满了苦难,不论是哪一个人物,哪一个家庭,都经历着生活的各种苦难折磨。从作者的主观上来说,感情源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全篇的感情基调比较沉重;从客观上说,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苦难不是某一个人的体验,而在这一代人的心中都留有烙印。但是面对这样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几位青年仍然不放弃精神上的追求,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地、坚忍地去改变现实。我常想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支撑他们?是理想信念?是意志品质?都不是!作为农民出身的他们不会有伟人那般的境界,他们只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的人,支撑他们的是世世代代承受的无数苦难所教给他们的——对苦难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在孙少平给妹妹的信中完全地体现出来: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样出身农民家庭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认识了苦难,也就认识了生活,也就认识了人生,因为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它固有的局限。这给了我们启发,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大部分还算不上苦难),我们应该以更豁达的态度去看待,不抱怨、不急躁、不焦虑。这种态度区别于接受命运的消极和被动,是一种笃定前行的理智和豁达。这就是苦难教会我们的吧!

苦难让我们认识了生活,也让我们认识了幸福。尽管全篇都贯穿着苦难的基调,但仍然有很多处见缝插针般地存在着短暂的幸福,让人看来多么珍贵、多么感人的幸福。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也有不同的幸福。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王满银,勤恳老实的农民孙玉厚,劳苦坚毅的工人王世才,初显身手的乡镇企业家孙少安,好学上进的学子们……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压力,也有各自的幸福时刻,但相同的是,那些幸福都和家庭有关。农民们破旧的几孔窑就是他们所有感情的寄托,矿工们一个简陋的窝就是他们最大的太阳,学子们走在远家都是永远的牵挂。他们甘愿受的苦都是为了家庭和家人,也许他们的人生还有别的更高的追求,也许还有其他事物给他们带来更高意义上的幸福,但是他们的幸福中都不可缺少了家庭的幸福,而且家庭是他们最终要回归的驿站。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地去经营,最后就连逛遍全国的二流子王满银都觉悟了:原来他还有个家!

这让我想起来一句话:家是幸福的源泉。猛然间觉得这句简单的话竟是这样的深刻!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生活着平凡的人,平凡的人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你我都是这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人,如何走好今后的路,在我所处的这个阶段,我已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