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案件里藏着人间百态,既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
在公安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一线,有这样两代女法官:一位用27年岁月织就万家安宁,一位以青春智慧为司法注入新活力。
她们以柔肩担正义,用温情化纷争,在法与情的交融中守护着无数家庭的希望。
27年芳华 她是家事纠纷的“解铃人”
程长琼,公安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年均办理家事案件230件,调撤率62% 。
“家事无小事,每一份判决都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这是程长琼常挂在嘴边的话。
扎根家事审判27年,她深知冰冷的法条背后,是剪不断的亲情与放不下的牵挂。
以法为盾,为家暴受害者撑腰
2023年,周女士颤抖着走进法庭,她的脸上还带着淤青。婚后一年,丈夫谭某的暴力行为让她濒临崩溃。
程长琼迅速审查证据,当天便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并联动村委会监督执行。
“有了这张保护令,我就不怕了!”周女士的泪水里终于有了笑意。在程长琼看来,司法不仅要惩治暴力,更要为弱者点燃希望。
以情为桥,让破碎的爱分段延续
在小傅与小李的离婚案中,双方为争夺孩子抚养权僵持不下。
程长琼没有简单判决,而是提出“分段抚养”方案:小学阶段由母亲照顾,初中后转由父亲抚养。
“孩子需要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时间会给出答案。”她一次次“背对背”调解,最终让父母放下对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让路。
步履不停,把判决书送到田间地头
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程长琼的布鞋沾满泥水,只为将判决书亲手交给七旬老人。
在一起指定监护人的案件中,她多方调查,最终为智力残障的鲁某某选定最合适的监护人。
“法官专程为我跑一趟,真的太贴心了!”当事人的连声道谢,是她坚守基层司法初心的最好印证。
青春担当 她是护“未”成长的“新锐派”
夏梦丹,斑竹垱法庭90后青年法官,用创新诠释司法温度。
“法律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治愈伤痛的良药。”作为新生代法官,夏梦丹将“柔性司法”理念融入每一个案件。在她看来,家事审判不仅要解决纠纷,更要修复情感、守护未来。
心理疏导,为孩子筑起心灵防护墙
“阿姨,我画了一个房子送给你,里面有爸爸、妈妈和我。”7岁的东东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对家庭的向往。
在父母离婚调解现场,夏梦丹第一时间将孩子带离争吵中心,并安排专人陪伴。她创新“座谈式调解”,引导父母签署《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要求他们“离婚后仍以父母身份保护关爱子女”。
最终,东东的父母含泪承诺:“我们会一起爱你,直到你长大。”
智慧破局,让叛逆少女重拾信任
初中生小红因父母离婚协议未征求其意见,愤然离家出走。夏梦丹没有急于修改协议,而是单独与小红谈心。
“法官阿姨,他们从没问过我想跟谁……”面对孩子的委屈,她连夜组织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让父母以平等的家庭成员身份,聆听并尊重小红的意愿,最终促成协议达成。
“谢谢您让我知道,我的感受很重要。”小红的拥抱让夏梦丹更加坚信:司法保护的不只是权益,更是孩子眼中的光。
联动协作,为困境儿童点亮未来
五岁的华华,因抚养争议,长期被母亲过度管控、隔离,并一直未正常入学。夏梦丹联合妇联、社区多方介入,引导华华母亲以更有利于子女成长的方式对其抚育照顾。经回访,华华已正常入学。
针对智力障碍家庭,她建立回访探望机制,确保孩子生活稳定。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全社会‘搭把手’。”她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帮扶计划,每一页都是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生动践行。
传承与创新 共绘司法温情底色
从程长琼的“分段抚养”到夏梦丹的“心理干预”,两代女法官以不同方式诠释着同一份信念——家事审判,解法结更解心结。
程长琼常对年轻同事说:“法律是底线,但人心需要温度。”而夏梦丹则用“云法庭”“家庭教育课堂”等新举措,让司法服务更贴近时代需求。
在公安法院,这样的“她力量”还有许多:整理案卷、校对文书的“她”,送达文书、开庭记录的“她”,耐心倾听、释法明理的“她”……她们用专业与柔情,在家长里短中书写正义,在纷争矛盾中播种希望。
致敬所有家事审判一线的“她”
值此妇女节与女法官国际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向这些守护家庭和谐的“巾帼卫士”致敬!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更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愿每一份司法的温度,都能化作照亮人间烟火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