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人民法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交流 > 法官风采

【身边榜样】甘于平凡 绝不平庸

发布时间:2018-12-10 16:25 来源:公安法院 阅读:11659

罗承霞,1963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81年参军入伍,1996年3月转业进入公安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刑庭、执行局、法警大队工作,现为公安县人民法院驻村扶贫干部。


    罗承霞4.jpg

     阵阵寒风伴着雨,气温骤降六七度,甘厂乡牧牛村的乡道上一片泥泞。几汪水洼边印着一行足迹,一个身影试图托起冬日里的晨曦。用脚步丈量村子的人,正是罗承霞。头戴一顶洗得发黄的鸭舌帽,手握贫困户资料,暂时脱下一身警服的罗承霞现在是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今天要走访12户贫困户,了解他们最近的生产生活情况。”驻村的一天就这样草草开始,在与笔者的边走边聊中,他的职业生涯向我们徐徐展开。


01


自律顽强 退装不褪色


“1981年当兵,1983年上军校,军装就是青春的嫁衣。”罗承霞打趣地说起往事,呼出的白气融入牧牛村的细雨中。滴滴答答的雨声轻轻传来,军事训练的拉练声从记忆深处被唤起。


罗承霞18岁参军,20岁被部队推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信阳陆军学院军事指挥专业学习。1985年,22岁的罗承霞调入公安县人民武装部任军事参谋。


19963月转业到法院,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罗承霞站定在乡村小路上淡淡地说,那时的状态就像这条路,它的尽头延伸至远方,但满是泥泞坑洼,很难走。


初入法院,罗承霞被安排在刑庭任书记员。提起第一次庭审,他至今仍记忆犹新。“流程不熟悉、记录也不完整,急出了一身汗。”罗承霞表示,当时34岁的他,忽然发现所学的专业完全用不上。在县人武部工作时的得心应手,与对书记员工作的一窍不通,形成鲜明对比,这让罗承霞产生了心理落差。34岁时转业到法院,从零开始谈何容易?难能可贵的是,转业到地方,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罗承霞没有忘记部队里的顽强作风,他边工作边总结经验,并不耻下问,很快便逐渐适应并胜任本职工作。


彼时的罗承霞正值壮年,除了向前辈看齐、向专业人士请教,他还想到了研习法律专业。随后的几年时间,罗承霞不太顺利地完成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学习。罗承霞坦言,法律专业比较生涩,学习过程很是艰难,最艰难的时刻在于毕业考试。他表示,其中一门课程,他补考了十五次。在考到第十三次时,他打起了“退堂鼓”,好在是不服输的倔劲让他坚持下来。最后,他在41岁生日前成功拿到了毕业证。


       凭借自律、顽强的军人作风,门外汉罗承霞逐渐成为行家里手,之后他又调入执行局,手头的工作不再是他的拦路虎。

02


 

克难攻坚 铁骨筑警魂




细雨中穿梭于牧牛村,泥水渗入罗承霞鞋里,湿透的袜子摩擦着鞋帮,踩在脚上嘎吱作响。为了赶在午饭前走访完其他贫困户,罗承霞顾不上换鞋。从一户低矮的村居走出,朴实的农户用目光送走关怀送暖的身影。雨渐渐停歇,风却依旧凛冽,罗承霞转首向笔者继续讲述。


1998年底,罗承霞调入法警大队,成为了一名司法警察。那个年代,司法警察共有八项职责,即押解、看管、值庭、执行死刑、协助执行等。军事素质、业务能力均过硬的他信心满满,可接下来的工作并非波澜不惊。


2000年初,罗承霞在接到执行局的协助执行通知后,与同事出警执行任务。这是一起借款合同纠纷,需要对被执行人进行司法拘留。罗承霞在执行法官的带领下,早早来到某砖瓦厂,并将被执行人羁押入车。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警车启动之时,砖瓦厂的六台拖拉机将他们团团围住,闹事者叫嚣着要求现场放人。罗承霞一行五人一边按照预案迅速控制被拘留人确保安全,同时向院领导汇报;一边对闹事者不断地释法说理,做好解释工作,但一番努力后,现场情况并未缓解。看着现场即将失控,迫于无奈罗承霞与同事鸣枪示警,现场气氛降入冰点,围观群众越聚越多,情势也越来越严峻,在围观群众的煽动下,有闹事者动起了手。“一定要确保被拘留人的安全,一定要确保枪支安全。”罗承霞与同事们只有这一个信念。半个小时之后,在院领导的协调下,距离最近的武警中队官兵赶来现场,闹事者才逐渐散去。而此时,罗承霞的鼻腔满是鲜血、右眼一片模糊、左侧肋骨隐隐作痛。“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鸣枪只是威慑,哪能把枪口对准老百姓。”罗承霞说得坚决,一脸认真。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司法警察的这份信念背后,裹着血泪流淌的辛酸。最后,被执行人被依法拘留,案件得到圆满执结。


对司法警察来说,不仅身体会“挂彩”,心灵有时也会“很受伤”。2004年,罗承霞第一次执行死刑。接到执行死刑命令是在执行日期的前一天,执行前夜,罗承霞整宿未眠。“走入刑场前,手发抖、心里发慌”。到达执行现场后,罗承霞迅速稳定情绪,按照标准顺利完成任务。“当晚也失眠,会做噩梦。”罗承霞坦言。截至目前他共执行死刑38场次,枪决死刑犯6人。“单位时常会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克服。”罗承霞简单带过的这件事,是很多法警心里迈不过的一道坎。


罗承霞深知,一身警服承载着百姓的信任,他从不敢有丝毫懈怠。数年前的腊月三十,正在与家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罗承霞,接到了协助执行任务。没有推辞的言语,一声应下的罗承霞赶忙换上警服,赶往被执行人家中。这是一起借款合同纠纷,被执行人长期下落不明,大年三十家人团圆的时刻,案件出现了转机。罗承霞与执行人员一道控制住被执行人,讲法规、说情理,直到凌晨五点,双方当事人才达成执行和解。天亮时分,新的一年到来,罗承霞头顶的警徽闪出耀眼的光。


03


甘于奉献 平凡不平庸




临近正午,阳光从团团乌云间探出头来,罗承霞不紧不慢地步入一间泥瓦房。房子的主人名叫易继清,年过花甲,膝下有一儿子患有脑疾,这个家庭因病致贫。罗承霞一把拉住易大哥的手,仔细询问补贴是否发放到位、年关如何安排等。灰色的门墙遮不住凋敝的家,罗承霞将温暖一次又一次地带了进来。


走访完贫困户,罗承霞回到村部旁的宿舍,拿出一本扶贫日志,用笔尖镌刻下法院驻村工作组的扶贫新变化。16开本的日记本,详细地编制着页码,每一页的内容都记录详尽,全村120户贫困户的相关信息全部记录在册,厚厚的一本几无空白。关于贫困户的信息,页左的日期从20187月初一直延续到了917日,短短的两个月时间,罗承霞跑遍了全村120户贫困户。“全盘摸查的时候正值夏天,顶着太阳晒,蚊子抬着人走。”罗承霞笑着说出点滴艰辛,让人瞬间肃然起敬。


日志本里夹着一页手写的草案。贫困户陈文彩是罗承霞的包保户,今年94岁高龄,与93岁的老伴相依为命,是村里出了名的五保户。罗承霞帮助二老申请了政策兜底,吃穿用度已经够用。可二老年事已高,又无子嗣,个人生活起居逐渐成为难题。罗承霞列出了这份草案,面向村里的贫困户进行有偿招聘,对二老进行不间断看护,以此解决二老“难以言说”的生活难题。


餐厅那头,一同驻村的工作队员已备好午餐。忙了一上午的罗承霞终于得以享受片刻的宁静。“村部的公共厕所两年都没有打扫过,罗队长来的第一天,就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牧牛村的村干部刘明月在餐桌前,不合时宜地说起罗承霞的扶贫成果,不时亮出点赞的手势。原来,驻队半年来,罗承霞除帮助村民申请救助、发展生产外,还发挥特长在村里做起了调解,共调解邻里纠纷5件。“群众无小事。”罗承霞言语不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在公安法院的二十年,罗承霞从未主动向组织提出过个人要求,一直甘于奉献。与很多人相比,罗承霞的故事或许缺少那般的荡气回肠,但满是这般的默默无闻。他是公安法院大多数干警的缩影,甘于平凡,但绝不平庸。


午后的牧牛村,阳光洒满田野,宿舍旁立着两棵柚子树,枝头挂满了金黄的果实。罗承霞知道,来年的果实将更为丰硕、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