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了一位好法官,
他处处为当事人考虑,
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
他对工作踏实、勤奋、敬业的精神,
深深感动了我!”
法解民难 情解民忧
-记陈安庭长为民办实事的事迹
(文字来源:当事人欧阳)
“疫情无情法有情,为民办事好法官。”这是我近段时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份蛰伏着浓浓感激之情的真情表达。我要感激的是公安县人民法院藕池法庭陈安庭长。
事还得从头说起,黄山头镇小罗(化名)跟我儿子小欧(化名)是经常往来的朋友,2016 年8月底,他找到小欧,说有一笔生意急需借10万元钱应急,并许诺十天内归还。在小罗再三恳求下,善良的小欧决定抵押自己的小轿车,去向民间高利贷借钱,于2016年9月2日借给他10万元现金,解他燃眉之急。
这期间,我儿子小欧一直以乐观的态度等待小罗按期还款,可小罗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拖欠着不肯还钱。欠款的三个多月给小欧带来了“本金+贷款利息+违约金”等利滚利的沉重债务。车无钱取回,只得以车抵债。
面对“朋友"下套的窘迫,小欧彻底心凉。他积郁成疾,于2017年2月因高血压,肾衰竭等重症住院,后病危转至荆州治疗。期间,小罗没有去看过他一次。
小欧出院后多次电话、短信联系小罗,都石沉大海,查无音信。2018年9月我儿小欧“脑出血”病亡。他的朋友们也纷纷为他抱不平,多方打探小罗下落仍无功而返,我绝望至极。
我始终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2019年10月,我看到荆州新闻台《司法为民·好人开讲》栏目,了解到藕池法庭陈安庭长司法为民、化解民间矛盾的故事,在我灰冷的心底又泛起了一丝希望。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陈庭长说明了一切。陈庭长耐心听完我的陈述后,对我的遭遇深表同情,他热情的接待和明确的态度,都让我倍感温暖。
2020年3月我向藕池法庭提起诉讼,案件很快得到了受理。可摆在陈庭长面前的有两难:一无被告小罗的电话,二在黄山头找不到他的人影。为了尽早让我心中的石头落地,陈庭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退缩,不辞辛苦到小罗老家去走访排查,翻山越河去寻找小罗下落线索。
看到他的辛苦,我曾几度劝他放弃,他却说:“ 您把棘手的案子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们干这一行,不能失信于百姓啊!”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努力,终于找到了被告小罗,在藕池法庭进行了民事调解。小罗看到实证后,对事实供认不讳,但仍称无力偿还,在双方朋友的劝解下、陈庭长的耐心调解下,最后小罗同意分三年偿还本息六万元。
退庭后,陈庭长主动握着我的手说:“您这事我们已经尽力,只能这样了。”这看似解释,实是道歉,这是一位人民法官对人民的情怀,一种宁愿自己吃不消也不能让群众吃亏的办事品格,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
2020 年6月,陈安庭长又亲自将民事调解书送到我手中,我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无数感激涌上心头!
“司法为民”的形象不是吹出来的,是靠贴地行走的实践做出来的。陈安庭长只是广大司法干部的一个缩影,没有伟大,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平平凡凡为民办实事的心,有的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法解民难情解民忧,有了他们,百姓才万事无忧!
陈安庭长的事迹(来源:当事人欧阳)
纸短情长,难诉衷肠。这封感谢信字数虽然不多,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法官的赞许。人民法官为人民,只要心中装着人民,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人民自然会为法官叫好。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一直是公安法院干警的初心和使命。感谢信是群众对公安法院工作的肯定、对法官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策与激励,公安法院将依法履职,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